经济第一城之争!深圳能超越上海吗?
2024-09-20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今年上半年,深圳已完成对上海外贸第一城和工业第一城的双重超越,2023年,深圳GDP超过广州四千多亿。
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城将近百年,近期在一些关键指标上接连被深圳超越,引起很多人的关注。
有人认为,深圳最终将全面超越上海。有没有这种可能性?以深圳目前的速度追赶上海,还要多少年?
01
毫无疑问,上海目前的综合实力强于深圳。
这个强,能否被量化,被测算?
我们从GDP、资金总量(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)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个税收入这四大经济指标来对比。
这里的GDP和资金总量是截至2024年上半年的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个税是截至2023年末的。
经过对比发现:
GDP,深圳约为上海的四分之三,资金总量,也就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,深圳约为上海的63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个税来看,深圳约为上海的一半左右。
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,目前深圳的经济总量,跟上海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。
如果用GDP和资金总量这两个核心指标,来测算深圳赶超上海的时间,可以得出什么结论?
我们先算出两个城市近十年GDP和资金总量的年平均增速,然后以2023年的数据为起点,计算出追赶时间n年。
2013年至2023年深圳GD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9.34%,资金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4.82%。
2013年至2023年上海GD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8.32%,资金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.71%。
具体的计算过程此处省略,数据我直接列出:
深圳的GDP追上上海的GDP大约需要34年;
深圳的资金总量追上上海的资金总量大约需要16年。
虽然这个追赶时间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、不一定就是最终的结果,但仍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,深圳,想要全面追赶上海,还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和力气。
2000年深圳市GDP首超天津,位居全国第四并成功跻身全国一线城市。
广东统计年鉴显示,2012年,深圳GDP(13496.27亿元)首超广州(13194.69亿元),位居第三,随后便一直保持第三至今。
也就是说,深圳GDP从第四超过广州,花了12年时间。深圳要追赶体积更庞大的上海,花费的时间估计会更长一些。
为什么这么讲?
一来国家政策全力支持上海发展。
深圳和上海,都是国家定位很高、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的区域。但整体来说,上海获得的支持力度比深圳更大,定位也更高,这是上海最大的一个优势。
国家赋予上海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、科技创新“五个中心”建设使命,在最新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,明确要求“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”。
今年还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成立五周年,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。
上海宣布成立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超级母基金,支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。
二来上海金融业发达。
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,拥有大量的银行、证券公司、保险公司和投资机构。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市场之一。
同时,上海拥有国际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。加上强大的经济基础、贸易体系、产业结构和优质的生活配套,集众多光环于一身的上海,散发着一种强者恒强的意味。
三来上海是内地的外资中心。
数据显示,大型外企最青睐的中国城市是上海,外企总部去上海的比例占据全国56%的份额,堪称“一个打十个”。
大型外企最爱去的第二个城市是北京,占据全国29%的份额,其次是香港、广州,深圳的占比为1.5%。
02
上海很强,深圳也有优势,该怎么看?
我们还是以数据说话。
在外贸和工业两大产业指标上,深圳领先上海。
今年上半年,深圳的外贸进出口额22013.19亿,一举超越上海的20976.4亿。
更夸张的是,深圳外贸的同比增速,达到了31.7%,出口增速更是高达34.9%,双双领先全国。
来源网络
目前,深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数超15万家,在阿里、eBay平台上,深圳卖家占中国总数的一半,在亚马逊平台,深圳卖家占中国总数的三分之一。
过去几年,深圳是中国工业规模最大的三个城市当中,增长最快的,也是三市中唯一增速超过30%的城市。
2023年,深圳的全口径工业增加值、规上工业总产值、营收实现了对上海的超越。
深圳、苏州、上海是中国工业三强城市,之前三个城市曾轮流坐庄第一名。
最近两年 ,深圳优势逐渐加大,2023年工业总产值比上海多了9000亿,比苏州多了4000亿,这跟深圳抓住了新能源产业风口有很大关系。
2023年,上海工业增加值是负增长,苏州也呈现了低增长。苏州和上海都是外资占比较高,而深圳是民企占比较高。
对比之下,深圳是疫情后三城中工业反弹最大的城市。
此外,深圳的外贸和工业,是互相托举的关系。
从最早的三来一补到仿造、再到深圳制造和智造,深圳的工业不断向新发展,从手机壳、耳机到手机、电脑再到新能源汽车、无人机,深圳“特产”通过跨境电商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。
反之,电商公司可以通过市场倒逼产品开发和迭代,在深圳,一款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从从开发到上市最快只需要45天。
再看企业和科创方面的数据。
可以看出,上海的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数量,都比深圳多。
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,约60%的外企都在上海,上海的外企总部、国企、大型企业更多。
而深圳在科创方面表现更扎实。发明专利授权量、拥有量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、R&D人员数量及折算后数量(全时当量),均高于上海。
话说回来,只有研发快、产品竞争力才强,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深圳与上海的城市精神特质有所不同。
上海是精致的、开放的、国际范儿的,而深圳是搞钱、拼搏、敢闯敢试。
上海是old money的德智体美全面开花,而深圳是冒险家的乐园,加杠杆踩油门到底……
上海的优势在金融,深圳则是科创,上海侧重成熟和大型企业上市,深圳则偏爱创新和中小企业成长。
深圳在获得国家政策上可能弱于上海,但是深圳靠科技创新、企业家精神、全体民众的搞钱精神,推动城市快步向前,在疫情后,深圳的人气恢复也是最快最好的,这是深圳的优势。
03
最后再来看看上海和深圳面积人口对比。
注:1、60岁以上人口占比,深圳为常住人口,上海为户籍人口;2、上海的小学为5年制,表格中上海小学生人数已按6年制进行折算。
很明显,这里二者打平,各有掣肘,上海是人口太老、深圳则是面积太小。
来源上海人社局
数据显示:2023年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519.47万人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568.05万人,占总人口的37.4%。
也就是说,上海户籍人口中,约三分之一处于退休领退休金阶段,养老负担非常重。
与此同时,上海人口还面临另一个棘手的问题:低生育率。
官方数据显示,202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为仅为0.6。被称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韩国,2023年的生育率也有0.72。
这意味着上海已进入全球主要城市生育率最低的地区。
因此,上海需求降低落户门槛,吸纳更多年轻人来应对人口红利衰退问题。
对深圳而言,不存在年轻人太少和没人生孩子的烦恼,在四大一线城市中,深圳是结婚率最高、最敢生孩子的城市之一。
深圳的困扰在于面积太小,可供发展腾挪的空间有限。
不管是发展制造业还是高科技产业,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做支撑。
而深圳建设开发强度在世界城市中居于前列,以小土地面积撬动大发展的模式瓶颈凸显。
在土地供需失衡之下,深圳亟需扩容。
怎么扩,2020年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曾发文提过方案:
以深圳为核心,包括东莞、惠州惠阳、深汕合作区、 深河(河源)合作区,对5个地区进行跨行政区域的大统筹。
按照当时2019年的测算,扩容后,一个面积达6279.15平方公里,GDP达3.6万亿,两大指标都接近上海的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跃然纸上。
2019年北上广深及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数据对比
如果按照最新的经济指标,2023年深圳3.5亿GDP加上东莞的1.1万亿约4.6万亿,差不多赶上了上海的4.7万亿,若再加上惠阳的805亿,那扩容后深圳的GDP已超越上海。
资金总量上,2023年深圳13.4万亿,东莞2.6万亿,惠阳1029.77亿元,加起来资金总量16.1万亿,与上海的21.3万亿相比,还差5.2万亿。
一般公共预算收入,2023年深圳4千亿,东莞805亿,惠阳65亿,加起来和上海的差距还是很大。
可见,深圳若扩容,在GDP上可以马上实现对上海的赶超,在资金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,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总的来看,深圳不扩容的话,经济、资金总量在各个方面超越上海,这个难度非常大,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。
猜你喜欢
1月19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、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
时代出版:拟向国联证券出售所持民生证券73475万股股份
现货钯金日内跌超3%。
“两高”修改调整一项罪名:“贱卖”公司、企业资产也将入罪
百亿龙头双双涨停!卫星导航概念爆发,航天科技或成今年风口,五大核心方向可关注
理想MEGA座椅配置公布 二排配备双VIP独立座椅3月1日上市
Coinbase第四季度净营收905亿美元 同比扭亏为盈
恒铭达:3月6日融资净买入12234万元,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300362万元
福斯特: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剩余股票已全部出售完毕
五粮液:公司有专门机构和制度对内部反腐治理事项进行管理
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!我国团队成功研制“冠军甲”】8月1日,在巴黎奥运
现在油价多少钱一升-今日89号汽油价格查询(2019年9月17日)
赛伯乐国际控股(01020)发布中期业绩 亏损约2280万元 同比扩大约101%
森林包装(605500SH):上半年净利润797813万元,同比增长7594%
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
最严限高令来了?
特斯拉在西雅图撞死摩托车手,调查确认车辆当时处于FSD模式
异动快报:岭南股份(002717)8月9日14点20分触及涨停板
《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》发布 关注个人养老金与制度优化
刚开学就生病的“魔咒”如何解?